首页  >   行业新闻
国际博物馆日丨互动装置 零距离接触历史人物
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,其由国际博物馆协会(ICOM)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。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博物馆里的互动装置。
 

博物馆内的展品作为历史文物“高冷”的摆放在展柜,对于不了解某一段历史的普罗大众来说,可能只是走马观花的欣赏,对于展品的历史意义一知半解,更不会产生情感连接。可一旦加入互动装置,纵然参观者不了解这段历史,至少可以通过互动装置拉近与历史人物的关系,重新审视历史事件,让参观博物馆变得更有趣有料。
 

藏在巴赫梅季耶夫公交车库的博物馆

在著名的巴赫梅季耶夫公交车库中的犹太人博物馆和民族宽容中心,也是莫斯科第一家大量运用高科技布展手段的现代化博物馆 ,以互动装置《David Ben Gurion's Installation》,展出了本·古里安的手稿原件和数字副本。
 

本·古里安(Ben-Gurion)作为以色列政治家、第一任总理,被称为以色列国父,又被《时代》杂志评为20世纪100位最重要人物之一,其手稿的分量不言而喻。互动装置《David Ben Gurion's Installation》手稿部分描述了这位卓越的政治家,1923年代表巴勒斯坦工人去莫斯科参加国际农业展览会这段历史,并分享了他对当时生活在苏联的犹太人的印象。
 

多媒体设计工作室RadugadeSign为《David Ben Gurion's Installation》提供技术支持,曾为各种规模活动提供全面的多媒体设计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团队RadugadeSign,结合空间、技术和设计等领域极力打造了该艺术装置,让参观者更直白地了解这段历史。
 

运动传感器+透明LED屏幕

在创作过程中,团队借助装有运动传感器的透明LED屏幕,使参观者以互动的方式查看档案材料、照片、翻译和其他信息。参观者沉浸在历史事件的氛围中,以手稿的形式与这位政治家“平行对话”。灯光增强互动体验感,照得这些手稿泛着淡黄色的光,其好像手捧纸质信件被温暖和触动。
 

历史人物的手稿,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出现在参观者面前,当参观者轻轻地用手移动屏幕,看着一行一行的字,仿佛目睹本·古里安的一瞥一笑,能猜测他写这段文字的心情。与此同时,参观者还可以观察到与展品不同位置相连的内容,借助展馆内特殊的玻璃盒超精确定位展品,这样就可以从容不迫的穿梭于展馆,游刃有余的欣赏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展品。
 

博物馆里的三维动态沉浸式交互体验

如今,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、全息投影、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,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,复原相关历史场景,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体验。当参观者在投影巨幕、虚拟现实头盔、体感动作捕捉设备、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,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,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如同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活动。他们的精彩程度,也许远超《David Ben Gurion's Installation》,但《David Ben Gurion's Installation》却是更符合本·古里安手稿呈现方式的。
 

互联网时代,电子版本的文字取代了手写文字,那些滚烫的手写文字,镌刻历史的手稿则日久弥新。当他们以艺术品的方式出现在参观者面前时,可以是缓慢的,柔和的,如展开的一本历史书籍,在慵懒的午后沏一壶茶,按照自己的节奏品读。当指尖触碰到屏幕,本·古里安的手稿不正是他们打开的那本史书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