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 >   公司新闻
大型原创红色音乐剧《牦牛革命》首演震撼来袭

踏上漫漫征程
红军密切联系群众
他们的好传统、好作风
受到了阿坝人民的深情拥戴
称他们为菩萨兵,视他们为子弟兵
阿坝儿女节衣缩食筹得粮食
倾其所有与红军共度难关


这段发生在阿坝州,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,被毛泽东同志深情地赞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“牦牛革命”。由中共阿坝州委、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,中共阿坝州委宣传部、阿坝州文体旅游局承办,阿坝州民族歌舞团协办的大型原创红色音乐剧《牦牛革命》,于6月10日-11日在成都市城市音乐厅首演。
 

“牦牛革命”背景

阿坝州地区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人数最多、驻留时间最长,也是自然环境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。当时,红军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,20多万阿坝儿女,人年均粮食仅500斤,人均占有牲畜不到两头,在自己生存窘迫的情况下,却筹集了2500多万斤粮食、20多万头牲畜,为10万主力红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,用实际行动支援红军夺得北上抗战胜利。
 

展示红色文化资源
擦亮阿坝州红色品牌

“弘扬长征精神,讴歌藏汉一家亲”,该剧以红军长征进入川康地区后发生在阿坝州著名的‘牦牛革命’为剧情主线,以征粮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,真实述说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的悲壮历史,展示了革命老区阿坝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。
 

作为阿坝州重点打造的献礼建党百年的精品文艺剧目,《牦牛革命》成功入选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及成都主会场演出名单。其将作为阿坝州爱国主义教育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文艺精品,擦亮阿坝州红色品牌。
 

军民鱼水情深
长征精神星火相传

雪山草地,红色阿坝,红军与阿坝人民群众“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”。“割麦证”上,用隽秀的字体写下了军民鱼水情深,也寓意着长征精神星火相传。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,是中国共产党人创作的壮丽史诗。1小时40分钟的剧目,波澜壮阔、起伏跌宕、丝丝入扣、百转千回的上下篇,多角度、多层折射出人性的光芒,辉映着军民的团结。
 

被5.1环绕声和兼容立体声包围的观众,沉浸式欣赏阿坝州的高山、峡谷、草原美景的同时,仿佛自己是征粮小分队的一员,在松潘草地(现阿坝黄河大草原)与当地百姓、土司、宗教人士一起筹粮。“最初的误解、自愿送牦牛送粮食、互助之爱、军民鱼水情……,”在和平年代回看历史上感人的一幕幕,惹得观众红了眼眶。
 

舞台上,青稞由绿变黄,演员用歌舞来表达军民鱼水情。星空下,肥硕的牦牛模型频频点头,好像与主人亲密交谈。风呼啦啦,雪哗啦啦,战争的血雨腥风与草地、雪山、藏式阁楼交替轮换出现在舞台上。纱幕呈现雪山美景,演员搀扶着爬雪山,正与恶劣的自然天气抗争,观众被英雄先烈们“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团结、特别能忍耐” 的革命精神折服。
 
爬雪山↑

追寻红军长征足迹
重温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

川西北高原自然风光迤逦,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,造就了坚韧的时代品格,诞生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。2019年11月,主创团队追寻红军长征足迹,翻越雪山挖掘历史,深入草地采集素材,拉开了创作序幕。历时两年,《牦牛革命》终于迎来了盛大首演。演出结束,观众久久不忍离去,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,致敬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。
 

从筹备到演出,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团长王文芳亲自挂帅,全程参与该剧的创制,带领主创团队深入牧区、造访阿坝州红军长征纪念馆搜集素材,在新闻发布会上,不遗余力的向大家推荐该剧,展示阿坝州红色文化。阿坝州歌舞团可谓是出人又出力, 其中剧中主要演员来自阿坝州歌舞团,部分演员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剧系。总导演、舞美设计、灯光设计等设计创作团队,更是国内知名教授专家。值得一提的是,总导演梁群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、 残奥会上半场编导,并获得开闭幕式筹备工作优秀个人,其导演的国际舞作品 《丝路行》《月夜》在英国黑池舞蹈节,荣获最高国际奖--拉丁舞、摩登舞双料团体冠军。数虎图像很荣幸能与业内优秀的团队及个人合作,参与《牦牛革命》多媒制作,合力为观众奉献了既有藏调特色的、又有革命情怀的音乐剧。